湖南和天下香烟价格,玉溪庄园,细支香烟排行榜,kent香烟

【媒體視角】擦亮“招牌”,接軌“未來”,上海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大提速

發布時間:2021-06-02    瀏覽次數:2403

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如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正在被“用起來”,原創的科技資源也正在“活起來”。200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考察和講話中,就發展中醫藥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胡鴻毅在日前召開的2021年上海市中醫藥工作會議上透露,中醫藥在疾病防治、治未病和康復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已全方位融入“健康上海”建設。

中醫特色不能丟  不久前,龍華醫院主持的“清腸栓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理論創新和機制研究”項目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這個病,是因去年日本首相安倍因該病辭職。潰瘍性結腸炎復雜難治,中醫卻找到了好辦法。龍華醫院團隊秉承“海派丁氏內科—黃文東脾胃流派”學術思想,將“內病外治”理論融入臨床實踐,國內首個治療該病的中藥栓劑—清腸栓30多年來一直深受病人歡迎。“醫生,我特地從外地趕過來的,您幫我多開點吧!”每天,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脾胃病科門診都能聽到許多病人要求開這個“神”藥。

“我得潰瘍性結腸炎十幾年了,就是靠吃你們的中藥和塞清腸栓控制住的,以前一天大便幾十次,不能離開家,用藥后的生活終于恢復正常了!”患者張女士激動地說。清腸栓不僅治療效果立竿見影,價格還便宜,殊不知,這類院內制劑研發艱難堪比新藥,清腸栓可謂是“明星產品”。據醫院脾胃病科統計,該藥僅在龍華醫院的年使用量達近10萬盒,年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達12000人次。病人每天至少可節約藥費支出80%,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治療的“高性價比”優勢。胡鴻毅表示,我們要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這些中醫藥特色項目在未來的臨床運用中還要通過多學科協同,不斷破解新問題,把中醫藥的優勢“講清楚、說明白”。

中醫手法再傳承  80歲的段老先生不久前摔了一跤,右側膝關節很疼,走路一瘸一拐。經人介紹,段老先生在家屬陪同下找到岳陽醫院推拿科主任醫師龔利。一按一推間,父親右膝痛就明顯減輕,右膝關節屈伸活動自如,后來o竟然還能重新站起來,走起路來跟之前沒有兩樣。
這還得歸功于龔利的“獨家秘方”——“坐位調膝法”。龔利說,“坐位調膝法”是在傳承丁氏推拿“手法結合治療性運動”“手法宜少而精”學術思想的基礎上,融匯康復醫學關節松動理念,針對患者下肢筋骨失衡的病因,調整下肢力線而改變患者膝關節局部的應力異常,從而緩解膝痛,改善關節功能。龔利所在的岳陽醫院推拿科,是海派中醫流派丁氏推拿傳承的主基地,也是上海中醫系統首個獲得上海市政府質量金獎的團隊。推拿從古至今歷來是中醫防治疾病的法寶,如何傳承創新而不走樣?龔利在繼承傳統推拿流派手法的同時,將康復醫學的理念應用到推拿臨床實踐中,開展了四肢關節疾病的推拿治療研究,逐步形成膝骨關節炎“辨筋論治” “以痛為腧” 與“坐位調膝法”推拿治療特色。推拿為啥有效呢?龔利和團隊應用三維步態解析系統等科學技術,評價治療前后患者步態變化和關節活動范圍的變化,從生物力學角度解讀了“手到病除”的科學原理。

中醫產業要發展  5月12日,正在河南省南陽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醫圣祠和南陽藥益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醫藥發展和艾草制品產業發展情況。
小小艾草不僅透視出了一篇中醫健康產業大文章,也點亮了探究中醫藥深奧原理的科技創新之路。目前,我國艾草產能已達85444噸,種植面積達27.12萬畝,艾制品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寬,形成了極富特色的保健養生力量和產業發展隊伍。上海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吳煥淦,帶領團隊創新性總結出艾灸療法溫通、溫補效應規律,同時還通過研究闡明了艾灸療效的科學基礎。更可貴的是,吳煥淦多年來堅持科研,推動艾灸領域產學研全面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西醫尚無專門針對這一新型病毒特效藥的背景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藥、針灸、六字訣、穴位敷貼、耳穴等特色療法在雷神山醫院上海國家中醫醫療隊廣泛運用,我們還與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的中醫院合作開展了將‘生物信息反饋灸療儀’用于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輔助治療,并開展臨床觀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吳煥淦認為,艾灸的應用遠不止于醫學治療,它還可以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和養生、保健、美容等結合起來。在多年灸法研究的基礎上,吳煥淦團隊將傳統中醫基礎理論和微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等相結合研制灸療儀器,目前已經研制成功并投入應用的儀器有激光灸療儀、生物信息反饋灸療儀等,豐富了灸法臨床治療手段。

中醫傳承要創新  曙光醫院肝病科在業界享有盛譽,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室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并應用“補腎為主、清化為輔”的方法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曙光醫院副院長、肝病科學科帶頭人高月求在繼承全國名老中醫王靈臺教授學術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補腎健脾利濕為主治療慢性乙肝”的治則治法。“中醫藥在防治慢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全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醫結合能顯著提高療效。”針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進展的中醫病機,高月求帶領團隊建立了補腎健脾法為主的中醫藥防治方案,在上海及全國49家醫院推廣應用。“中醫關注病,更關注人。”在高月求看來,中醫的傳承需勤心勤力,科室一脈相承60載,不停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的方法,使得中醫藥的優勢進一步彰顯。目前,上海擁有9個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27項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專業)和75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連續兩年在三級公立中醫院績效評價的“國考”中獲得總分、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三項第一名。“上海是近現代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基地之一,歷來名醫輩出、流派紛呈。上海要不斷發揮匯聚名院、名科、名醫、名藥等國家級醫療資源的優勢特色,打造中醫藥發展的高地,當好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排頭兵。”胡鴻毅說。隨著中醫藥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標準化、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突出成績。早在2010年初,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已落戶上海,截至目前共發布中醫藥國際標準67項,上海主導了其中的16項。“現在的關鍵是如何把標準化成果向推動產業化和高質量發展上再發力。”胡鴻毅透露,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還要解決接軌數字化應用的問題。對標“國際數字之都”建設,上海將加快打造中醫藥數據治理和人工智能特色學科人才隊伍,主動對接“新工科”“新醫科”,以上海中醫藥大學智能醫學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核心,建設中醫藥人工智能學院,推進建設30個中醫藥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AI結合的應用場景典型案例。此外,將通過大數據挖掘與評估,構建中醫藥名師經驗數據庫及知識圖譜,形成在線的輔助學習和輔助診療系統,實現以量化和標準化的方式推進中醫藥名師經驗的“活態傳承”,助推上海中醫藥事業向更高標準、更高水平發展。


(轉載自2021.06.02《新民晚報》)